标题来自本月获赠气囊支架上的“不想做人”,和kindle壳上的“但是还有书籍”。
读过 | 岩画、羽毛帽子和手机
本书的副标题是《100 个物件里的观鸟史》,是比较适合碎片化阅读的科普化读物。有的小段落难免有罗列时间轴之嫌,但因为我没有文化,我读得很开心。有的章节没有深聊,我就去找 chatgpt 老师问问题,这在我的阅读史上也算是超级勤快的记录了。 虽然实体书的大小厚度不适合携带,但我依然很推荐实体书。这本书每章的译注写得很完善,一部分译注像双链的形式,提醒这个知识点在本书的第几章出现过,实体书的话翻开翻去看得很舒服。
分享我看着很新鲜的知识点。
1 标题中的羽毛帽子指的是过去用鸟羽装饰帽子的流行,一些普通的英国妇女`深为当时羽毛产业的残酷所震惊,对其造成的巨大浪费和生态破坏深痛恶绝",于 1889 年成立了最初的鸟类保护协会,并且发起了反对这种时尚、保护野鸟的运动。嘿,凡是路过伟大女性人物都忍不住标记一下。
2 在我的想象里,狩鸟应该是观鸟的对立面。但事实并非如此。
至少对于一部分人而言,正是打猎的技巧逐步蜕变成了成熟的野外观察技巧。
北美的狩猎者们甚至是推动鸟类保护的正面助力:
美国的猎人很快就意识到,如果想要持续而长久地在这片土地上享受打猎的乐趣,就必须实行野生动物保育。在西奥多·罗斯福的带领下,美国的猎人群体不断向政府游说施压,最终促成了一系列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法规的出台。
时至今日美国的狩猎爱好者群体仍然是环保领域最大的金主之一,大量的环保资金正是源于这一群体每年所支付的巨额枪支弹药税。
人类,真的是,好奇怪呢…………
3 不过在观鸟方式的演变史上,我很喜欢鸟况热线——鸟友们向某个固定电话号码留言汇报鸟情鸟况,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个固定号码获取最新的鸟类资讯。其中很有名的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南希咖啡馆。它的信息播报由当时店里客人自发完成。他们主动接起电话,将电旁边记事本中记录的鸟况念给对方听。
在鸟友们来电咨询、通报鸟况的高峰期,坐得离电话最近的人常常会因为忙于接电话而吃不上一口热乎饭。
在现如今看来,这样的方式实在太不方便。这样维持不便的情报站竟然是志愿的!真的是陌生人之间非常朴素、友好、浪漫的氛围啊……接电话的某某,知道对方想看小鸟。
《朱鹮的遗言》《迁徙的鸟》
读过 | 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
在此之前,我对坂本龙一没有了解,只有“很厉害的的音乐界名人”的大概印象。我看这本书完全是因为——听说这本实体书的纸摸起来很顺滑,字体是我很喜欢的筑紫明朝。是的,就是这么浅薄的原因,我下单了。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问题,这本书的硬壳,弯曲了!正反两面甚至背向弯曲!我好愁苦!)
所以只是刚刚通过这本书认识他的路人体验。
我好佩服他。除了病痛中坚持创作,仍然有很多很多非常佩服的地方。首先没想到的是,一位音乐家以非常坦荡的态度参与政治议题,表达政治主张。看到他说到几年前发生的美国总统大选,或者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都令我很恍惚,这个人是和我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就是,这可能是我第一次看到,一个可能被载入史册的人,他是怎么看待我也会看到的这些新闻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我的陌生感。原来是这样,原来该是如此。人在社会本来就不该是一个独立的切面的。
我还非常喜欢他对现场演奏的态度。我被朋友指出是“学到一百分才敢去考试”的性格,看到坂本龙一认为现场是最有效的练习,就有一些些!被点拨到。其实我往往是在“考试”后进步最多,但却总是因为“考试”而心生畏惧难以启动。真的很希望我也有这样的心态,我这就把他的想法摘抄进我的人生里。
传纪里的他也非常可爱,这本书并没有因为他的头衔让我有过于高大的感受。看得出来是那种到老都一身反骨的人 hhhh 在音乐上比较追求破格;永远讨厌墨守成规或形式主义的大人,嫌弃"成年人比小孩子还难教";对世界抱以开放的心态,也有自己坚持的期待。我特别特别喜欢的其实是被收进代后序的几则日记。
对我来说,音乐就是通往山顶道上的茶屋。/不管有多累,只要看到它,就会加快脚步,吃了饭团登山后的后半程也能精神抖擞啊。
71岁,又多活了一年吗?……/阅读井筒俊彦
哎,其实代后记的日记我都很喜欢……
《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遮蔽的天空》《最好的死亡》
在读 | 日本製造,幻想浪潮
据我当前进度( 20%)的猜测,这本书应该是通过介绍日本“幻想传送装置”类产品——指非必要的(inessential)、随处可见的 (inesapable)、有影响力的 (influential) 的产品,讨论日本是怎样创造他独特的幻想世界并传播向世界。
我看了第一章就非常非常喜欢,是小菅松藏的故事。冒昧地概括一下……如果可以还是亲自去看吧,我的二手故事肯定不如人家讲得好啊啊啊!
小菅是一位玩具工匠,拥有自己的小工坊。在以小菅为首的工匠们参与下,日本借一战时玩具贸易大国德国转向制造战争用品的时机,成为世界第二大玩具生产国。但不久之后,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入侵中国。
小菅也被卷入战争,他不能再制造玩具了。一位制造玩具的工匠因为战时原料紧缺被夺走了偷偷存放的玩具钢模,同时他所在的工坊聚集区也成为美军轰炸的目标。
小菅没有留下回忆录。我们只能猜测他在那一天所目睹的恐怖景象,以及在面对一生的心血化为灰烬和失去众多亲朋好友的失落感。我们只知道,军方命令他收拾好在轰炸中幸存的所有设备,然后搬到一个遥远的城市。他有反抗吗?这已无关紧要。他不再是个玩具制造商,他只是国家战争下的另一个小齿轮。
(我很心碎。)
我有限的历史知识并不能很具体地想象接下来,战后日本中,他的生活。大概是屈辱的,沉重的。日本宣布了投降,美国的占领军堂而皇之出现在街头。而小菅?小菅在从公共澡堂回家的路上,用浴巾测量吉普车的尺寸。
他想要做一个吉普车玩具。
这并不容易。即使他很快地画好了方案。模具被收缴,金属材料也难寻,第一批生产的吉普车只好一切从简。原料来自于军队废弃的食品罐或啤酒罐,驱动来自橡皮筋而不是发条装置,甚至因为当时纸张稀缺无法包装上市。但小菅在这种极其有限的条件下也把他的玩具完成得很好。
它们并非完全紧缺,但是捕捉到了吉普车的神韵,感觉起来还不赖。小菅看着自己的手工作品时,一定笑了。这么多年之后,他总算有了一个新玩具。
接下来当然是好结局,是好结局。其后吉普车大卖的盛况当然也有其社会背景的思索或分析(不如说这才是本书重心 hhhhh),其中日本在战后粗粝的生命力更是使我很感慨。像是走投无路的人没有放弃一道纤绳,咬着牙带着血伸手向更宽容的近代来——吉普车也许是屈辱的意象吧,但也正是小菅的玩具:“在这片孩子们已经被夺走了他们的英雄和其他一切的土地上,小菅把占领军变成了他的品牌”。
我觉得关于小菅,截取到这一段已经令我非常感动。
读过 | 你我之名
「警告」以下内容包含耽美小说《你我之名》与《双杀》的部分剧透。
其实是去年十二月看的,但很喜欢!插进来!
我喜欢《你我之名》的原因可能有些怪异。我接在《双杀》后看的这本,两本同系列,这本书突然就像磨刀石一样把《双杀》中的两位在我心中洗练得越来越深刻了。
从故事本身而言,《双杀》是一位风尘仆仆的人终于走到了他心心念念的终点,得到了结束冒险应有的奖励。在路上,他遇到了觉得可以在一起的人。而《你我之名》是成长向,从人物的经历就可以明晰地分作三段:从糟糕的原生家庭脱离出来的小孩,视战队为家,而象牙塔破碎了;他矮子拔将军一样地挑到下家,进队后才发现问题之多,被迫成长学着怎么当一个领队;他换到一家理想的、不需要面对勾心斗角的战队,练剑,证道,赢得世界冠军。
《你我之名》主角左正谊,换的第三个战队,正是《双杀》主角程肃年的战队。《双杀》开始时程肃年是辅助,到结尾程肃年退役担任教练,其后就是《你我之名》的故事。
所以我看《你我之名》的时候一直在等。我知道做人这样不太好,但我看故事就喜欢这样啦。从一开始我就猜左正谊会和程肃年合作,左正谊厌烦的人心算计在程肃年的一言堂里根本不存在,程肃年的战队绝对是左正谊的理想乡。
我这么认为着。
但我没想到等到第三卷才等到他俩合作 ……等死我了!此时我心态很是难言。左正谊一路走来都非常不易,娜可露露(作者)写比赛不是很细的笔法,但调动读者(或者可以说我)情绪的方面一直很不错。她写左正谊写得很江湖气,像少年游侠一人一剑艰难地守擂。如果我没有记错,自从左正谊的象牙塔碎掉,他再没有输过比赛,但每一场都赢得好艰难好艰难,每一次的胜利我都在想,胜利可能是血腥味的,胜利或许就是血腥味的。
当左正谊走到程肃年面前时,我大概理解为什么他来得这么迟。如果左正谊还是开场那个唯我独尊的公主,很可能他们不会合作,或者他们合作后依然很多矛盾。但当左正谊来到程肃年面前时,我已经想不来这些了,我不太记得左正谊了(对不起公主 hhhh,我满脑子的程肃年:程肃年,你当时比左正谊更辛苦吗?
程肃年为了比赛没有赶得及见父亲的最后一面;队友背着他变卖了战队;因为他曾“不识好歹”地拒绝有购买战队想法的人而处处遭到冷遇。他被接纳进SP(战队名)是因为签他很便宜。对于程肃年本人大概就是,还能打,那就打。同样是人情冷暖一堆破事,左正谊有纪决的陪伴,有纪决帮他想办法。而当时的程肃年只有一个人。他是怎么经过比左正谊更辛苦更漫长的时期,才成为 SP的旗帜呢?他独自一人成为了旗帜,成为了能够接纳左正谊给左正谊理想的旗帜。
哇。我在读《双杀》时只觉得程肃年真的是很棒的年上,他明明有那么多的疲累,但他还是作为 SP 的主心骨从始至终。而《你我之名》时,我才更发觉,他是真的满身风尘却又屹立不倒的人,真的是非常值得仰慕的人……
这就又要说到封灿。《双杀》相比较《你我之名》的剧情容量,仿佛是小小一道餐前甜品。封灿当时就是猛猛加糖的少女攻。他一看就是那种家境很不错,被疼爱陪伴成长起来的孩子,他带着程肃年回家见妈妈,三个人说开后,估计他妈还没反应过来,程肃年也不知道如何是好时,封灿:“妈,咱们晚点再聊吧,我又累又饿,有饭吃吗?"
我备注下,之前他妈妈可不知道他是 gay,也没有得到过任何提示信息 hhhh 真的是吃定了我是被宠爱的,才会有这样的自在。
所以我当时也当他是甜师傅来着……也是看《你我之名》才意识到,幸好程肃年遇到封灿啊,这种蛮横的小混蛋就是太阳光,照你满身满脸的暖是不会提前跟人打招呼的。
而我又为什么猜左正谊不会那么晚来 SP?因为这两本四个主角,加起来凑不出普通人类个体四分之一的温和(对不起各位)。封灿年轻嚣张,圈里讽刺他喊他改皇;程肃年说一不二,被封灿定性为 SP 队霸;左正谊简直猫主子现世,去哪碰上谁都是别人当丫鬟伺候他;至于纪决,孤僻到不给左正谊之外任何人好脸色,刚进电竞圈时队友拉战队群都不带他……我寻思这么四个人凑一个战队不得打个半卷才能磨合好吧?
但其实战队非常和平来着,我很震惊……我怀疑就是封灿的原因。他在外人面前不是小太阳,反而是,呃,哈士奇?(对不起灿灿)四人场合,程肃年对封灿一派放任,然后……纪决很诡异地和封灿关系很好,但又不是“古典”耽美系列作的攻攻关系,我想起来纪决说好男人就要给老婆当狗,批评封灿背后说程肃年坏话是不守男徳,我现在就有点忍不住抱住键盘狂笑……
左正谊又常常跟封灿有些小学生意气事事争短长的那种……好笑……
封灿在,我很少会觉得,程肃年是累的。我觉得程肃年和我半斤八两,我在狂笑,他在憋笑。
哎,总之就是很难得的私人的不得不说的体验。提起两个虚构作品的角色,感觉跟他们很熟悉,我相信他们的存在,我也很喜欢看他们存在。
如果万分之一很荣幸地安利到了作品,还是非常建议先看下文案排雷。